close

獎勵,就是給予孩子希望得到的好處.例如獎品,特殊待遇,或是一句口頭稱讚.大部份的時候,使用獎勵的確可以讓孩子努力去完成一些事情,但有時候,對於能力好的孩子,會成為一種交換的條件.當大人向他們交待要達到某種標準時,他們期待著你的獎勵. 甚至一些孩子當下會對大人開出條件. 另一方面,對於能力不好的孩子,這更是一種責罰.當他得不到獎勵但別人卻得到時,他心裡會覺得(因為我沒有達到你的標準,你在責罰我).多年前,我剛開設補習班,就用過記點摸彩的方式來鼓勵孩子. 但後來發覺, 總是會那幾個孩子永遠拿不到. 他們反而會更自暴自棄. 此外, 那些有拿到獎勵的人, 我根本不知道他們為何而學習, 是為了獎品, 還是單純只是想學習? 後來, 我向孩子宣稱想取消記點. 這下子, 反彈最大的是那些常常拿獎品的人.

    其實大人平常就可以多擁抱孩子, 多陪孩子, 上下班路過商店看到有好的東西時, 就可以買回家送孩子. 不必等到孩子有好的表現才做這些動作. 我不反對鼓勵孩子, 但要避免鼓勵變成獎勵.

慣用口頭讚美的大人, 有時候也要小心. 不管是物質上的獎勵品, 或口頭上的一句讚美, 對孩子來說, 都包含著某種程度的鼓勵或肯定. 孩子會覺得[噢 ! 你希望我這樣做]. 但是真的滿足了孩子的需求, 還是滿足大人的需求呢?

一般來說, 大人對孩子的稱讚分成兩種型式. [你真了不起, 鋼琴比賽得了第一名,你實在是爸爸的心肝寶貝]. 這是屬於成果型的稱讚 . 另一種是態度型的. [你這麼用功, 這麼難的數題目也不放棄, 媽媽好開心].  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稱讚, 孩子都不難體會到大人的期許. [媽媽喜歡我每次都得到第一名], [媽媽希望我用功和專注]. 如果一個孩子常常聽到大人這些稱讚, 而這些稱讚又帶有某種強烈的訴求的話, 孩子便學會依照大人的意願去辦事, 為別人而活.

孩子的興趣是很廣泛的, 但往往三分鐘熱度, 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是如此. 這是正常現象. 很多家長為了鼓勵孩子要成為一個有恆心有毅力的人, 便常稱讚孩子[今天上游泳課很專心, 真好]等語. 但如果有一日, 孩子的興趣轉換了, 對游泳沒興趣了, 有些家長頓時便感到很失落.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nychou1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